日前,在由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以下簡稱環境商會)主辦的2020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記者了解到,2019年環保產業基本面持續向好,受疫情影響,今年醫廢處置市場迎來新增長。同時,與會專家建議醫療廢物處置體系建設可“平戰結合”,相關企業呼吁繼續支持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發展。
2019年近八成企業營收
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
環保產業的內生動力持續好轉。“近期,環境商會通過統計、分析百余家環境上市公司的年報發現,總體而言,2019年度環保企業的經營數據在好轉,整體經營狀況優于2018年。”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介紹。
據環境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近八成企業營收增長,平均增速同比上升8%。在凈利方面,近七成企業歸母凈利增長,該比例在2018年僅為半數。
新冠肺炎疫情對環保產業影響幾何?趙笠鈞表示,一季度不少企業業績出現下滑,產業短期波動明顯。但長期來看,環保產業基本面依然持續向好,產業的內生動力也在持續好轉,經營更趨高質量發展。
環境商會執行會長、杭州錦江集團董事長王元珞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目前,環境板塊約占杭州錦江集團業務的20%,相比集團原輔材料、勞動力、國際市場的進出口等業務,環境板塊受疫情影響明顯較小。
環境商會執行會長、首創股份總經理楊斌分析,環保產業抗風險、抵御經濟周期優勢更為明顯,原因在于環保產業提供的公共服務多為社會必需品,企業必須保證全年不間斷運行,疫情期間也不例外。
誰是行業“后浪”
醫廢處置市場迎來新增長
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醫療廢物處置成為重要“戰場”。與此同時,國家政策的不斷加碼,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醫廢處置市場還將迎來一波平滑增長,帶動產業查缺補漏和整合提升。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119.3噸/天,較疫情前增長近1/4。其中,湖北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180.0噸/天提高到658.4噸/天,武漢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50.0噸/天提高到280.1噸/天。
趙笠鈞認為,疫情期間,武漢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的快速提升,體現了我國社會制度優勢。如果就全國范圍而言,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提升要想達到這個速度,存在一定難度。
今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要在2020年底前實現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到2022年6月底前,實現每個縣(市)都建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建議,相關體系的構建可考慮“平戰結合”。“一些平時設施,例如焚燒廠在特殊情況下有些特殊的通道來處理疫情產生的醫療廢物,這種體制的建設可能要認真考慮和設計。如果簡單地按此次疫情的需求量來構建相關設施的,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王凱軍說。
建議出臺政策扶持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有序推進新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讓懸而未決的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補貼有了新風向。
《通知》首次明確“存量”與“新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分割時間點,并指出對于新增項目,國家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繼續予以支持;對于存量項目,將另行管理。同時強調,新增項目需納入各地生活垃圾焚燒中長期規劃,明確納入補貼項目清單的要求。
據環境商會提供的材料顯示,目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收入包括地方政府的垃圾處理費和發電上網電價兩部分,項目按照市場化運作需要保障收入覆蓋成本支出,來自國家基金的電價收入已經占到垃圾發電項目總收入的60%—75%,是項目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對于項目電價兌付的穩定性和時效性決定了垃圾處理企業的正常運營狀況,只有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才能夠維持垃圾焚燒處理行業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環境商會上交了關于垃圾發電行業電價補貼的相關提案。提案建議,垃圾發電項目應參照光伏和公共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等項目,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資金撥付優先保障范圍內,確保補貼資金足額及時撥付到位。
此外,提案還建議,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總量有限情況下,對于優質項目、環保排放標準高或者處置需求緊迫的項目,應優先列入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對于項目質量差、處置需求不緊迫的項目,可通過減少補貼予以處罰,甚至淘汰。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環保產業利好政策頻出
版權所有:湖南森美思環保有限責任公司 技術支持: 競網智贏 營業執照查閱 湘ICP備15008159號-1